煤质检测采样,制样,称样是前期工作,细心认真操作好每一项流程减少误差因素啊
煤质分析方法的选取分成多种不同的方法,选择合理的化验方法,可以使整个化验流程得到合理的优化。科学指导流程,降低使误差来源因素。具体步骤如下:
在天平上称出坩埚的质量,记下皮重m0;再称出1 g左右的煤样,记下煤质量m;打开炉门,迅速将称好的煤放入炉子里,7 min后取出,放至室温,称出烧过后的质量m1。
煤的采样方法
结合相关规定和要求,采样方法可以进一步划分。首先采样要刨去表面煤15厘米深度进行不同地点采集,,为了避免不均匀的煤炭质量影响采样,需要将煤堆合理划分好。明确其存在的差异性,采样单元数量与总样数量相等。二,为了确保子样的代表性,需要明确好子样的数量,确保子样质量达到规定要求。第三,需要根据采集样本煤的标称大粒度来确定子样质量,确保子样质量基本相同。结合具体情况应适当增加子样的数量,一次完成所有采样。如果有必要,则在点位附近重新采样。第四,在编制采样报告时,需要将采样的时间及采样方法等标注在采样报告中,并与制样人员保持密切的联系。
煤的制样方法
制样可以深度加工和处理采样,或者再次进行采样。在划分时,结合化验对象分成不同的类型。在制样过程中,应遵循科学的原则,保证煤样的稳定性。充分混合煤样,若粒度相对较大,则需要破碎样本,使样本颗粒数量逐渐增加,提升化验结果的准确性。样本经破碎后,需要合理进行过筛,避免存在较大的误差。利用制样精度来衡量样本的制备质量,试样均匀性会对其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。例如,煤样干燥需要在空气中连续干燥1 h,质量不能发生明显的变化;标称的粒度及精度等都需要控制在合理地范围内,由此可以有效控制颗粒特性所出现的灰分方差。
如何避免煤的灰分误差
1)对灰皿进行预烧处理。灰分测试所用灰皿应预先在(815±10)℃下灼烧至质量恒定,再擦干净,然后放入干燥器待用。新灰皿要在900℃条件下进行不少于3次灼烧,这是因为灰皿由化学瓷高温灼烧而成,灼烧都会有部分物质损失掉。在灼烧前后质量变化不大于0.0010 g时,方可使用。
2)加热初期由常温升至500℃的时段,升温时间应尽量控制在3~40 min。所使用的马弗炉应带有烟囱,以利于通氧及排出分解的SO2。升温时应把炉门留有15 mm左右的缝隙,以确保煤样灼烧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,保证煤样氧化完全,同时也减少硫氢化物和氧化物的接触机会,从而确保灰分测定的准确度。炉门的15 mm缝隙对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有很大影响。如果升温速度偏快,可以把炉门的缝隙再留大些。如何把握炉门的开起尺度,则需要针对不同炉型、不同煤种进行摸索,积累经验。
3)根据GB/T212-2008的规定,应称取粒度小于0.2 mm的空气干燥煤样,控制其称量为(1±0.1) g,并尽量均匀摊平在灰皿底部,使其质量密度不超过0.15 g/cm2。称样时,应按《电子天平的使用操作规程》操作电子分析天平。称样前,检查天平是否水平,并校准天平,检查天平内干燥剂是否失效并及时更换。称取煤样前,应取出天平内的干燥剂;称灰样质量时应将干燥剂放入天平内。天平称量过程中要控制环境温度的变化;同一化验室的实验须使用同一法码;灰皿的温度与室温相近,读数时要关闭两侧的玻璃门;称量过程中接触灰皿的手指要保持干燥,以减少称量误差。检测煤样,确认其粒度小于0.2 mm,并达到空气干燥状态。在称取样品前应将瓶中的样品充分搅拌,摇样时间不少于2 min,使样品尽量混合均匀然后再称取,以保证入炉样品的代表性和灰化透。称样时将取样勺擦干净,从煤样瓶中不同部位取出煤样放入灰皿中。称取1 g煤样时,至少分3次从不同部位取样;称取0.5 g煤样时,至少分2次取;并且每次取样量尽量均匀。称样时应避免煤样洒在瓶子或灰皿外。从煤样瓶内取出的多余煤样,不得放回煤样瓶内。称样结束立即将煤样瓶盖严,以防煤样被污染。
4)经过灼烧灰化后的煤灰可先在空气中冷却5 min,之后要尽快移入干燥器中,再冷却至室温,继而进行称量。如果遇到阴雨湿潮天气,可缩短冷却时间,以免煤灰吸收过多的水分,导致准确度降低。
5)炉温控温仪应每年定期进行一次校准。期间,如果更换了工作热电偶或加热件,则应重新对炉温控温仪进行校准。每一次的校准,除了校验炉内工作温度是否符合国家标准GB/T-2008的要求外,还应圈出炉体内的恒温区域。试样样品装皿入架后应准确置于该恒温区内。
6)建议至少每月或每季用标准煤样标定一次仪器,检验马弗炉工作的稳定性。发现偏离应分析和查找原因,并及时加以解决,以确保测结果准确可靠。